Quantcast
Channel: 生活誌 - 找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6

居林生女兒‧吃“矮仔”

$
0
0

炳記或許沒多少人懂、矮仔卻是人人皆知,經歷悠悠歲月超過一個甲子的炳記(矮仔)炒河粉,對居林人而言則是矮仔與炒鴛鴦已經是畫上等號。

早年,居林若有人家裡添個女兒,在道賀(或是安慰?呵)時總會補上一句:也好,以後有矮仔吃。“甚麼?矮仔能吃?”,也許你會驚訝。沒錯,能吃,因為“矮仔”只是一碟(一包)炒鴛鴦。

是的,上世紀的50到70年代,還是重男輕女的時代。當家裡添的是女兒時,只能這樣來給媽媽安慰。這是因為女兒長大交了男朋友,男朋友帶出去拍拖後,男朋友總會打包一包矮仔回家,來孝敬未來岳父母。

說起來,炳記是由蔡觀平的父親創設的。當年,蔡父雖沒有給炒粉的檔口取個名字,但是一旦食客問起,蔡父便會說是“炳記”。但是,由於蔡父的個子不高,加上是廣東人,所以就被喚成“矮仔”。

個子不高+居林人不改口
蔡觀平也被稱“矮仔”

矮仔第二代傳人蔡觀平自小就跟在蔡父身旁幫忙,蔡觀平當時在想,父親的生意總有一天要他來傳承,所以他趁父親在工作時就在一邊觀察學習,在灶頭空閒時便捉緊時間來試炒,然後在蔡父的指點下才掌握了父親的功夫。

隨後,蔡觀平因為蔡父退休而接管炳記,也因為居林人早已熟悉“矮仔”的緣故,加上蔡觀平自己的個子也不太高,所以“矮仔”的名字也延用到蔡觀平身上。

面對“矮仔”這個充滿戲谑的稱呼,蔡觀平早已習慣了。所以,有不懂就裡的客戶上門,竟然到檔口點餐時,直接就喊“矮仔一包”。

阿強向蔡觀平提起曾有饕客到檔口就喊“矮仔一包”,隨後被回應叫去“公司山(義山)”的事情,蔡觀平就笑了起來。他說,饕客是他的朋友,而“矮仔”則是爸爸的外號,所以才叫朋友去“公司山”找“矮仔”。

但是,蔡觀平也因為“矮仔”對居林人而言與炒鴛鴦畫上等號的緣故,並且多年來也被呼為“矮仔”,所以他早也習慣了。談起產女日後有矮仔吃的典故,蔡觀平似乎感到自豪,似乎勾起了許多“矮仔”一路走來的回憶。

從街頭漸漸搬到街尾
張茂樹路常年飄河粉香

矮仔幾次遷徙,似乎是有魔咒般地未曾搬出居林張茂樹路。

當年,蔡父選擇在張茂樹路開始了售賣炒河粉的生意。無他,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加冕戲院在附近,盼著把炒鴛鴦的檔口開在那裡,能夠等著戲院散場後食客上門吃個宵夜再回家。

那個年代,帶著人家女兒拍拖最多只是去看戲。看完戲,吃了宵夜,也不忘打包宵夜回家孝敬未來岳父母,行岳父母政策。

所以,也因為這樣才有生女兒有“矮仔”吃的說詞。

隨著日子的老去,矮仔的檔口也搬了好幾次。縱然加冕戲院結束營業後,矮仔炒鴛鴦再度搬遷,最終也到現址繼續走向前往的路。這裡,始終還是張茂樹路,一直從街頭漸漸地遷到街尾。

歲月漸走,也許是老天透露先機,孩子都長得不矮的緣故,似乎再告知高佬與矮仔不搭,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孩子能夠撐起炒粉的工作。

雖然未來始終是個未知數,蔡觀平仍抱著或無人繼承的想法,在自己還能獻力時,繼續讓矮仔炒河粉飄香,讓食客永遠在張茂樹路找到矮仔炒鴛鴦。

大量炒粉趕上桌
食客漸增不能一碟碟炒

河粉搭米粉成鴛鴦,並且條條粉都沾有醬油而滿是鍋氣,加上以高湯煮成的湯汁更是鮮味十足,夾帶著的古早味讓吃下的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回憶。

蔡父當年開始經營炒河粉時,是一碟一碟地炒。但是,一直到蔡觀平接管經營後,炒河粉的方式也起了變化。為了應付愈多的客戶需求量,他大量地炒了粉與湯汁,當食客點餐後撈撈混混便能馬上上桌。

河粉未下鍋前,先被撥松散開,以免在下鍋時被炒得糊成一團。蔡觀平以旺火爆香蒜蓉,然後加入河粉與米粉並加入已根據份量預先調好的醬料,然後在快速翻炒,好讓粉不黏鍋的同時也能沾上調味料的味道。

隨後,再以燙熟白切雞的湯水,加入雞腳雞骨等熬成高湯,以高湯加入自製叉燒、雞肉絲,以及菜心等,再加入調味料炒成湯汁,上鍋前再勾芡便是。

食客點餐時,依據食客點的份量再勺了湯汁與佐料,混撈均勻後便上桌。火候十足的河粉與米粉條條都夾帶著調味料混著鍋氣並夾帶絲絲蛋香的香氣,湯汁依附在河粉上,讓鴛鴦的味道更是鮮美。

滑雞也是矮仔看家本領

除了炒河粉,滑雞白粥或是滑雞飯也是矮仔的看家本領。滑嫩紮實的白切雞,搭著熬煮得綿滑的白粥,也有另一種風味。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