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字“英哥倫尼”到濃濃殖民地風情的餐廳裝潢,你一定會猜它賣的是本地海南風味料理,即由本地海南人改良後的西餐,但錯錯錯,完全不是那一回事,這裡的主廚是道地香港人,曾在瑞士旅居20年,在湖光山色的仙境國度煮了20年的中菜,也是在那些年,他自創了融入歐風特色的新派中菜料理。9年前,他隨馬來西亞籍太太來到吉隆坡,先開西餐廳Table Talk,去年,再開In Colonial中餐廳,中文取名“英哥倫尼”。
名字不像中菜館,餐廳格局也力求破格,以雲石小方桌,搭配藤椅,只有廂房內設傳統圓桌,背景音樂也以西洋音樂為主。菜式方面,骨子裡還是中菜,並以粵菜為主,但不時用到牛油、芝士等,擺盤也傾向西餐的精緻化,客人謔稱“鬼佬中餐”,老闆兼主廚金增明不亢不卑微笑說道:“是新派中菜。”
在瑞士的20年,他學會在陌生的環境用手邊可以找到的當地材料做菜,除了食材要靈活變通,也要迎合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比如魚不能帶骨。在英哥倫尼,一年到頭只有新年期間才會推出全魚,其他時候只有魚片。他在薑蔥瓦煲裡用了生蠔,粒粒肥美,裹粉略炸,再經薑蔥的辛香之氣一逼,鮮味更活現活現,外國人喜歡,不敢吃生蠔的本地人也欣然接受。
又比如傳統春捲比較大件,吃的時候不方便,金師傅於是把它變成手指般細,和紅蘿蔔條、青瓜條等一同放在高腳玻璃杯內,搖身變成時尚餐前小菜“六小碟”中的其中一碟,內餡則加點切達芝士和少許辣醬,變化口味。
不改變食材本身的鮮道
但並非所有中菜都適合牛油和芝士烹調,師傅認真說道:“做菜不應該改變食材本身的味道,這個我一直很強調,如果要用牛油,也只是煮海鮮類的時候才用,譬如蝦,牛油可以保持蝦肉的纖維,帶出鮮味,也可以蓋掉一些腥味。”
他的招牌菜之一是奶油生蝦王,選用四五百克的大生蝦,剖半,用牛油、鹹蛋黃、上湯、洋蔥和少許香料等做成醬汁,質感較一般人做的更稀一些,吃起來鮮香醇美,滑而不膩。
中西合璧做到極致
中菜宴席裡的四熱葷,金增明略加心思,改良成餐前“六小碟”,每一碟都融合了他鑽研多年的中西合璧料理精髓。除了從傳統春捲變化出來的瑞士春捲,還有加入帶籽芥末醬的片蝦海蜇頭、用燻鴨變化的沙拉、鈕扣蘑菇和雲耳做的沙鍋小口蘑、冷盤類的招牌牛腩等,擺盤美觀,菜式精緻,常常一開宴就贏得全場讚美。
甜點是另一個亮點,金師傅設計的甜點講究組合搭配,一冷一熱,一甜一酸,他最喜歡的是法式多士柳丁雪葩,法式多士是厚切白麵色塗花生醬沾雞蛋煎過,再淋上巧克力醬,柳丁雪葩不全然是雪葩,因為加入了牛奶,口感比雪葩更細緻幼滑。
新年期間,英哥倫尼也推出三套10人年菜套餐,收費分別為RM688++、RM898++和RM1388++,菜式以粵菜為主。
In Colonial
地址:Lot G13, The Intermark, 348 Jalan Tun Razak, 50400 Kuala Lumpur.
電話:03-2162 9033